登录

注册

2018年07月05日 09:05:42 星期四
天气: 一网搜
 
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更好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1-04-08 08:24来源:长春公安宣传
【字体: 打印

  2020年9月1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六保”“六稳”任务,聚焦“保住上亿市场主体”目标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举措,对进一步提升我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一些行之有效的惠企措施制度化。近年来,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大量惠企政策。总体上看,这些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特别是广大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但同时,部分政策在落地过程中遭遇堵点,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地方财政减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心无力;部分惠企政策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到位、不精准;中央下达的一些助企资金被层层截留、挪作他用,等等。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不少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更加困难,甚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任务,出台了更大规模的助企纾困政策。为了真正让“真金白银”落入市场主体腰包,同时保证基层政府的基本运转,国务院建立了“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达机制。截至9月底,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应下达地方的1.7万亿元,已有1.57万亿元下达到市县使用单位,有效补充地方财力,保证了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减税降费与直达机制的有效结合,成为宏观政策与“放管服”改革政策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成功案例。同时,不少市场主体担忧直达机制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制度安排,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是否还会持续。针对这一问题,《方案》在充分总结直达机制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优化完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功能,督促各地区加强直达资金日常监控,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并探索推动相关举措制度化、常态化,让那些遭遇市场严冬的企业能够持续感受到政府助企纾困政策的温暖。

  二是注重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服务市场主体效能。市场主体数以亿计,什么样的市场主体最需要政府帮助,并不是一个容易识别的问题。过去,政府的帮扶政策,往往只有少数企业知道,这样的“帮扶”非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还会造成新的市场不公,甚至会滋生出一些寻租腐败问题。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疫情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信息技术作为政府精准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实践效果得到充分验证。例如,一些地方通过运用税收等大数据信息,分行业、分类别、分项目建立优惠政策落实台账及数据清册,全面摸清本地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情况,让优惠政策“精准定位”企业。在今年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推进疫情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出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方案》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注重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在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方面的推广应用。《方案》提出“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等具体举措,推动政务服务向更精准、更高效、更普惠方向迈进。

  三是以清单化方式进一步明确政府行为边界。当前,政府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适当干预仍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和部门随意设定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审批项目,这些审批项目并没有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而取消,变成了事实上的长期审批。一些取消和下放的审批权限“含金量”不够高,一些地方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不重要的审批事项取消,而保留那些对自己有利的审批事项。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打着备案、规划、评审、目录等幌子搞变相审批。行政许可事项“明减暗增”“前减后增”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这些年简政放权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另一方面,不少市场主体仍然反映获得感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方案》明确提出,编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制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文化市场等领域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这一举措,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以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对待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目前,在网络购物、快递配送、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新兴经济领域,大量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电视电话会议上所指出的,在新增市场主体中,许多是之前想不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他们由小到大、由点及面发展壮大,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些新兴经济刚出现时,当时各种声音议论纷纷。针对新兴经济暴露出的不少问题与矛盾,甚至有人主张取缔了之。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不把“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以包容审慎监管的理念对待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正是得益于这一理念,新兴经济才能在我国蓬勃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大新引擎。以电子商务为例,201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4.81万亿元,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此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交通出行、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等行业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方案》充分体现了对“三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理念,提出“2021年底前制定出台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试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


 

主办单位:长春市公安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2627号

Copyright 2015 ChangChu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吉ICP备 110029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45号 网站标识码:2201000058

联系方式:0431-110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