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群众都称90后的双阳分局嵩山派出所博山社区警务室的社区民警纪虹泽为“小”纪警官,年龄虽小但社区警务工作的经验却很“老”,下沉社区以来他不断尝试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在每一次的碰头对接、每一次的网格研判、每一次的信息采集、每一次的纠纷排查、每一次的反诈宣传、每一次的安全防范中摸索提升,经总结归纳形成以“手记+”为机制的虹泽“手记”工作法,高效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手记”这个“小杠杆”撬动辖区“大平安”,使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身为博山社区党委委员的“小”纪警官,时刻不忘一名党员的初心。初到社区任职的他主动与社区对接,详细了解辖区“红色力量”情况,在“手记”中详细记录社区426名党员的年龄、党龄、学历等情况,择优选出积极性高、素质强、党龄长的党员15人,组建3个党小组,依托社区“四级”党组织和“三长”社区管理体系,推动社区警务向最基层的楼栋、门栋、住户延伸,党小组成员带头发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群众组织家庭,形成党建引领、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社区“微治理”模式,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不竭动力。
身为博山社区社区警务的“小”纪警官,对辖区每个网格情况如数家珍。他深知一张“网”,覆盖百姓民生;众多“格”,造就群众幸福,将辖区网格配置、人口分布、治安形势、行业场所等情况详实记录在“手记”中,并组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快递、物业、广场舞、小超市等联络群20余个,以群主为联络员,以群内党员为信息员,以社区民警为处置员,形成“群主-党员-社区民警”三级管理联动机制,横向联动,纵向延伸,警民结合等方式构建全覆盖、广吸纳的运行体系,及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下沉社区以来,协调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解答诉求50余件,处置突发情况3件,为物业保安办理保安证件20余份,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提下,聚合网格内各类社会资源形成联盟,让网格服务更快捷、更高效。
身为博山社区警务采集员的“小”纪警官,也是信息采集的“行家里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深知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按照“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要求,对辖内物业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与物业建立联动机制,每日更新每个楼栋人口信息,将每日新增暂住人口信息记录在“手记”并及时开展核查工作,并开展“上门帮办”服务,及时联系暂住人口办理暂住证,强化出租房屋、暂住人口动态管理,做到“人来证办、人走证销”,来自江苏的张先生拿到暂住证时,激动地说:“民警送证上门服务太贴心了,让我这个异乡人心里暖暖的”。下沉社区以来共办理暂住证20余个,送证上门5个,动态核查记录率达100%,做到信息全面、鲜活、准确。
身为博山社区社区警务调解员的“小”纪警官,也是“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为全面提升辖区平安建设,提高辖区群众参与度,在以社区民调室为总调解室的前提下,他又组建物业办公室、人气高的超市、活动多的文化广场等场所为分调解室,形成“总-分-总”矛盾搜集、化解、回访制度,每一次调解情况详细记录在“手记”中,随时掌握进展,成了化解纠纷的“掌中宝”。他还因地制宜,在人员较密集的石溪河周边打造了 “凉亭话平安”调解点3个,茶余饭后“小”纪警官就到人员聚集的凉亭来坐坐,边拉家常边搜集信息,按照“三懂四会”工作要求,为群众“答疑解惑”,传递正能量,周边群众都说:“有了这个调解点,心里踏实多了,经常看见警察感觉就有了主心骨!”下沉社区以来共排查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小牢骚百余件,适时开展群众满意度回访,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
身为博山社区警务反诈员的“小”纪警官,也是群众身边的“钱管家”。他利用“手记”对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人群、年龄、职业进行分析研判,组织社区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等成立“反诈宣传小队”,有针对性地对辖区重点群体和企业进行反诈宣传,自制实用反诈顺口溜20余条,全部编排到社区公益活动中。同时充分发挥“博山社区”反诈宣传点的阵地优势,利用社区大屏播放反诈案例100余次,入户宣传50余次,发放宣传单5000余张,达到常规诈骗手段对群众“免疫”的预防效果,牢牢捂住群众的“钱袋子”。
身为博山社区警务安全员的“小”纪警官,也是群众安全的“守护人”。他“手记”中计划着每期辖区商户、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消防培训日程安排,并详细记录着排查 “九小场所”发现的每一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一处,销号一处,时刻坚守“隐患不过夜”的安全原则。针对群众反映的小区楼道存在消防安全问题,他积极沟通物业,对辖区楼栋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用电线路、灭火器材和灭火设施等方面进行逐一查看,排查隐患25个,全部整改到位,真正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消防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守护群众安全。